-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17] 同心聚力“百千万工程” 同向助推高质量发展
- [02-11] 公 告
- [11-06]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决算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1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04-09] 潮州市政协公益基金捐赠倡议书
- [03-06] 202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
当前,“文化+教育+旅行”的研学旅游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新业态,这不仅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鼓励旅游业单位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已建研学旅游基地约30个。但现有的研学旅游基地小而散,发展水平不高,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整合。为此,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合力推进基地建设
(一)制定研学规划。结合潮州的实际情况,由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制定研学旅游基地发展规划、评定标准、重点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
(二)优化基地布局。根据我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研学旅游基地,优化研学旅游基地的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财政局加大对研学旅游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研学旅游基地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四)出台优惠政策。对发展研学旅游基地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对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游的学校和旅行社给予优惠。
二、深挖本土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基地
(一)打造潮州非遗文化研学基地。可依托各级非遗馆,打造集中展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基地,将潮绣、木雕、陶瓷、大吴泥塑等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实物、视频以及AI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全面介绍潮州非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场馆内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
(二)打造潮州历史文化研学基地。可依托各级博物馆,打造潮州历史文化研学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潮州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潮州的通史。馆内可设置研学教室,用于开展相关的“研学大课堂”。
(三)打造潮州民俗文化研学基地。可在景区景点内打造潮州大型民俗文化研学基地,园区内设置潮州传统民居、民俗表演广场、民俗手工艺品作坊等。学生可以在园区内参观潮州传统民居,了解潮州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观看潮州民俗表演,如潮剧、英歌舞等,感受潮州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民俗手工艺品作坊内,参与制作潮州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花灯等。
(四)打造潮州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可结合潮州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多点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潮州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参与红色文化主题的拓展活动,如模拟战斗、体验革命的各种艰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基地研学质量
(一)培养本土研学导师。定期举办研学游基地的研学导师培训,邀请潮州非遗传承人、文化专家、历史学者等进行授课,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研学指导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二)建立研学导师队伍。建立一支熟悉潮州文化、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研学导师专家队伍,不定期到研学旅游基地开展讲座、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与基地导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潮州研学旅游基地的发展。
(三)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文化人才和旅游人才,充实到研学旅游基地的师资队伍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研学旅游事业中。
四、完善配套建设,扩大基地宣传推广
(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善研学旅游基地的交通条件,加强与市区、主要景区的交通连接,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方便学生和游客前往研学旅游基地。
(二)完善服务设施。加强研学旅游基地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如餐饮、住宿、购物等。加强业态引导,建设一批符合学生要求的、有吸引力的餐厅和旅馆,提供安全、卫生、营养的餐饮和住宿服务。在基地周边设置销售具有潮州特色文创产品。
(三)加强与学校合作。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潮州研学旅游基地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学校师生到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四)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研学旅游线路。与汕头、揭阳、厦门、漳州等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宣传推广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我市研学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 苏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