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17] 同心聚力“百千万工程” 同向助推高质量发展
- [02-11] 公 告
- [11-06]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决算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1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04-09] 潮州市政协公益基金捐赠倡议书
- [03-06] 202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新高度。2014 年9 月21 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从全局视角提出“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概念,指出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2019 年11 月2日,习近平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时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这“一法一规则”。同 年7 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在上述提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0 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系统阐述。11月8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握“协商民主”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科学内涵,以及这一系列重要创新理念和战略决策,研究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有优势,对于更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政协履职工作,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及科学内涵
(一)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自从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进党代会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来后,2014 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提出“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概念,指出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2017年年初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在政协民主监督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理念,界定其科学内涵。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人民政协三项主要职能全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尤其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认识。
(二)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迄今为止最权威解释和界定:“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这全面揭示了政协协商民主这一重要民主形式的六大元素。其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是根本保证;“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是主体;“凝聚共识”,这是协商民主的目标。不难发现,协商民主这六大元素,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原则。
(三)协商民主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民主方式。阐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结合履职实践,政协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达到凝聚共识,推动党政部门解决问题,或者帮助党政部门落实决策。协商民主是重要民主方式,是手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新的表述,这个新论断新概念新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的新概括。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内涵的全面概括。
(一)“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是习近平2019 年11 月2 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的重要论断,该论断为我们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来源提供了指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的深刻把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念,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
(二)“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这是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重要论断,该论断从两个层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势作了高度概括,为我们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习近平强调:“要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最广泛的民主。“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遵循。现实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价值导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供了重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民主价值和理念,还是一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民主实践形态,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习近平这一论断明确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和主要渠道,为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习近平指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习近平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要保障和重要途径。
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重要论断,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发挥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有优势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成果相统一的民主。而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领域的民主实践中,都离不开协商民主的基础性推进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深刻揭示,民主的实质和本质就是人民对国家生活的全过程参与。这里特别阐述协商民主在广泛性参与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制度功能。
(一)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具有重要的弥补功能和促进意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基本形式,选举民主的核心在于公平竞争,协商民主的核心在于广泛参与。建立在公平竞争基础上的选举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制度安排,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渠道。但实践中,选举民主非万能。对于绝大多数公民而言,假如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即进入“休眠”状态,人民代表只有在集中开会时行使表决权,会议结束后则处于被闲置状态,这样的民主显然是不彻底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解决不了国家治理中大量的日常性事务,解决不了广大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因此,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机制,依靠民主协商的力量共同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种种实际问题,正如习近平精辟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使人民群众经常地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既激发热情,提升能力,又能有效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与行为。显然,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这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制度力量。
(二)协商民主在民主决策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有功能和制度优势。建立在民主协商基础上的民主决策,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环节。现代国家治理,从决定性意义上讲,是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正确实施。作为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尤其应当清醒意识到自己的政治责任,努力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以科学的决策能力和坚定的执行能力释放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效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在提升决策能力、促进科学决策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制度功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决策形成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把民主协商贯穿于、渗透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决策疏漏的民主共识。这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决策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主协商的功能,也就是决策修补的功能。协商民主的这一功能与优势显然是选举民主所不可能具备的
(三)协商民主在民主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有功能和制度优势。建立在民主协商基础上的民主管理,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民主管理呈现出新特点,即依靠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在新征程新阶段,人民的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参与行为愈益呈现多元化态势,这是加强民主管理、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宝贵政治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之所以被提到更加凸显的位置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深层社会动因正在于此。在各类民主协商平台上,各种意见、建议、愿望、诉求得以充分、合理的表达。这样一种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过程,无疑是一种促进民主治理的过程。其真谛就是习近平所深刻揭示的,“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四)协商民主在民主监督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有功能和制度优势。建立在民主协商基础上的民主监督,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害环节。如果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就必然导致腐败,腐败不除,国家治理现代化无从谈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通过民主监督的力量反对和根治权力腐败。当年黄炎培与毛泽东的“窑洞对”,毛泽东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民主新路。民主监督是中国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人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即拥有广泛而经常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这就是协商民主在民主监督中的特殊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朝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更广泛社会层面和更高参与程度上开辟了人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新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创造,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标志。
诚然,协商民主不仅对选举民主具有重要的弥补功能和促进意义,而且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层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有功能和制度优势。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有优势,还要加强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独有优势的研究,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通过学习研究明方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始终坚持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形式和路径,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与国家治理效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政协委员 郑丽玲)